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诺瓦克病毒感染流行地区较广。有人估计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中。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流行占30%~50%。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传染源为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患者病后3~4天内排出病毒。病程较长和病情较重者,其排病毒期也较长。患者的吐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源常引起暴发流行。水产品贝类,特别是牡蛎为食物型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很重要,家庭内也可发生继发性接触传播。呼吸道能否传播尚未完全证实。病毒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和大龄儿童。
感染诺瓦克病毒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上升,通常在第3周达高峰,维持到第6周左右下降。研究表明,血清中抗体水平与年龄有关。低龄儿童抗体阳性率低,大龄儿童及成年人的抗体阳性率较高。诺瓦克病毒抗体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感染者可被再次感染。
病因
病因:诺瓦克病毒呈球形,直径27nm左右。无包膜,为单股正链RNA,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图1)。其基因组包括3个开放读码框架(ORF),ORF1编码具有RNA多聚酶性质的非结构蛋白前体,ORF2编码一种相对分子量约为57kD的衣壳蛋白。此蛋白有抗原性,也能产生抗体。ORF3编码一种分子量约22.5kD的蛋白质,其作用尚不清楚。
目前,诺瓦克病毒和诺瓦克样病毒没有系统的分类和命名,诺瓦克病毒为这类病毒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开始归类于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es,SRSVs),因为颗粒直径均为30nm左右,而且彼此形态上不能区分,临床情况相似。但是目前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在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及病毒的形态结构上都与杯状病毒最相似,故在病毒分类上已经归于杯状病毒科(Calieiviridae)。
目前,根据RNA多聚酶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所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将诺瓦克样病毒至少分为3个基因组,各组代表株分别为NV、SMA和Sapporo组分。其中SMA基因组可分为两个亚组,SMA和HWA为一亚组,另一亚组包括MXV、Minireovirus、Oth-25和Bristol virus。3个基因组中的Sapporo组在形态上更似杯状病毒,在核苷酸序列上也更接近于动物杯状病毒,而与其他两组病毒相似性低。诺瓦克样病毒的分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该病毒耐酸、耐乙醚,对热稳定,60℃ 30min不能完全灭活,在pH 2.7的环境中可存活3h,在氮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白细胞大多数正常或稍高,亦有少数白细胞计数降低。
2.粪便检查 大便镜检多无异常,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免疫电镜 病后24h的粪便可用免疫电镜检测病毒,常因病毒量少而难以发现。
4.放射免疫(RIA)方法 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抗原,敏感性比免疫电镜高,但诺瓦克病毒抗原与抗血清较难获得。
5.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RNA,或RT-PCR法扩增标本中的病毒RNA,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实验表明,敏感性最高的RT-PCR法用于诺瓦克病毒感染的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像检测其他某些病毒那样能获得很高的阳性率。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毒株间基因组的变异较大所致。使用多对引物和(或)使用针对病毒基因更保守区域的引物可能会提高PCR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但这还需进一步探索。